kaiyun从改革开放早期研发MRI(磁共振成像系统),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攻关ECMO(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深圳企业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打造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之“重器”。
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长期引领全国发展,培养了迈瑞、安科、稳健、华大等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也推出了监护仪、血液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磁共振成像系统等领先全国的优质产品。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国内医疗新基建等背景下,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即如何开发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如何赚得更“高附加值”的回报、如何赢取更“高行业排名”的认可——这三座“高峰”。
12月14日,2023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峰会在深圳举办。多名院士专家出谋献策,优质产学研医疗器械资源集聚,为深圳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地注入新动能。
医疗器械是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对于国产医疗器械产业而言,是不断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追求技术“高峰”的进化史。而这正好浓缩在深圳短短36年医疗器械发展历程之中。
早在1986年,中国科学院下属公司科健与美国上市公司安洛杰(即Analogic)合作,在当时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蛇口工业区,成立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首家中美合资公司——安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深圳安科”)。
安科肩负着国家自主研发MRI的任务。MRI在当时算是国之“重器”,完全依赖进口,一台要2000多万元。安洛杰是MRI核心部件制造商。
安科1989年开发出国产首台0.15T永磁型磁共振 (MRI)。来自安科官网
深圳安科在成立后,开始了中国国产磁共振产业的蝶变之旅。公司先后开发了中国首台MRI、首台螺旋CT、首台移动式CT、首台乳腺X线机、首台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等产品,创造了多个民族品牌第一,打破国外长期垄断,成为中国医学影像行业的开拓者。
安科出现后,深圳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来,更是引领全国。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2003-2022年深圳医疗器械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85%。
截至2022年底,深圳医疗器械企业总数1549家,产值为986.31亿元。同期全球医疗器械产值为5772.6亿美元,而中国医疗器械产值达11710亿元,可见,2022年底深圳市医疗器械产值约占全国的8.42%,占全球的2.54%。
截至2022年底,从占全国比重、细分领域表现、注册产品品类、出口额、从业者素质等方面来看,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均呈现高端化趋势。高端医疗器械约占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产值的3/4。深圳医疗器械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04家,其中十亿以上企业13家。2005-2014年深圳医疗器械产业以出口为主,2015年开始国内市场份额超过出口份额。深圳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共20家,数量占全国11.30%,这些公司营收规模、市值规模领先全国,均占全国1/5。深圳拥有国家级“小巨人”医疗器械企业31家,占全国13.48%,在各大城市中位列前三。
深圳医械企业具有明显外向型经济特点,其优势产品出口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监护仪、彩超、呼吸机、义齿、麻醉设备、心电图机、B超、基因测序仪等产品出口规模在全国的占比均超过40%,稳居首位。
近年来,深圳有多项自主创新高端医疗器械设备或产品,解决“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产空白。比如,国创中心研制的世界首台5.0T人体磁共振成像装备以及世界首创超声脑神经调控系统,北芯生命推出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和60MHz高速血管内超声(IVUS)产品等,微点生物研制的微流控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及相关产品,汉诺医疗率先研制并注册ECMO整机关键技术,精锋医疗推动上市的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kaiyun,骨圣元化研发的针对膝关节适应症的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蔡翘梧认为,纵观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深圳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了自下而上的产业集聚和自上而下的规划培育,正加速向集群化和高端化方向迈进。
从市场端来看,首先,是领军型公司集聚。深圳安科员工离职创业打造的医械公司,已蔚然成军,至2010年深圳已发展出200多家“安科系”公司,包括迈瑞、理邦、宝莱特、微点生物、瑞孚泰等,而其中的迈瑞又发展出数十家创业公司。此外,华大基因也在基因领域衍生出系列创业公司。
其次,是优势型公司集聚。受益于优良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在有源医疗器械领域,深圳已建成上游元器件“一小时供应圈”,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很多中小微创新公司并形成集聚。至2022年底,深圳医疗器械相关创新载体达393家,覆盖产业链各环节。
从政策端来看,早在2009年,医疗器械就被纳入深圳市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到了近年,深圳加强对医疗器械产业的规划培育,尤其是出台“20+8”产业集群政策后,明确提出促进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等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一系列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力量,形成联动全医疗器械产业链的有效集群促进机制kaiyun。
医疗器械高端化最明显的体现,是提高附加值。而攀登高附加值的“高峰”,离不开核心平台支撑。2020年4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在龙华区成立。作为深圳的国家级重点平台,国创中心强化了整个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策源能力,促进医疗器械原始创新与融合发展。
国创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皓影医疗联手研制出最高频血管内超声成像系统,又与汉诺医疗、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迈瑞联合研制出我国首台国产ECMO。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设备及其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国内储备相对紧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长期空白,成为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国家级平台的辐射发力,更离不开新的机制体制的创新。复盘首台国产ECMO的诞生历程,就体现了新型制在深圳的落地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新型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等科技攻关重大成就。而据“十四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制是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责任落实机制,用好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了解,深圳市相关部门组织联合上述攻关团队代表深圳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赛马制”ECMO专项攻关任务。经过近三年奋战,终于审查获批上市,标志着中国在ECMO的设计、研发、制造和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将逐步推进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可控发展,在深圳打通了一种新的高端产业攻关模式。
对于未来,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则需要思考如何在全球格局中,有更高的集中度和影响力,这是一座新的高峰。
从企业排名角度来看,2020年,迈瑞率先提出计划在未来5至10年进入全球医械企业前20强。根据专业机构MedicalDevice+DiagnosticIndustry发布的“2023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有11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上榜,两家深圳企业入选,迈瑞以41.4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7位,稳健医疗以14亿美元排名第67位。而美敦力以316.86亿美元,排名第一,已连续8年稳坐全球医疗器械霸主宝座。
比较深圳龙头企业与全球龙头企业可见,双方不仅在营收规模之间存在差距,也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
从国际市场来看,在强者恒强的全球医疗器械格局中,深圳医疗器械行业要争夺更高的行业排名,除了“自练内功”攻关更多技术瓶颈,打破更多技术和市场的“天花板”,更离不开在全球化的产业链创新链中深入竞争与合作。
而从国内市场而言,随着国内多个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崛起,深圳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在全国的比重在下降。
概而言之,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医疗新基建、集采常态化、智慧医疗飞速发展、国产替代等时代背景和产业趋势下,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出海依然是深圳企业升级的破局点。近年来,迈瑞、理邦、稳健、开立、先健等企业逐步向全球性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研发了多款自研产品,一批质量过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打入欧美等全球高端市场,成为医疗器械行业“中国智造”的出海新名片。
而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深圳企业及平台也不遑多让。除了如前所述的多个填补了国产空白的重大技术产品突破,目前,国创中心已联合多家深圳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医用芯片、医学影像关键部件、心脑血管植入材料等9项重大技术瓶颈材料与部件领域进行了攻关布局。
深圳市政协委员、康膝生物医疗(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鉴墨高度关注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曾提交加快打造深圳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深圳“专精特新”中小公司高质量发展等内容的提案kaiyun。李鉴墨认为,无论是政策、市场、资金及产业基础来看,深圳是当下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创业沃土,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以往,深圳有源医疗器械发展蓬勃,未来,无源医疗器械前景更为广阔,这需要监管层kaiyun、地方政府kaiyun、学界与产业链在医疗器械产业的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医工合作、成果转化和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集中突破、重点做强。
12月12日,精锋医疗宣布旗下两款手术机器人分别突破1000例临床手术和超过百例临床手术,刷新了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量的纪录,实现中国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一次历史性突破。2017年在深圳零起步的精锋医疗,成长为中国首家已完成多孔及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关键性临床试验的公司。
公司名称: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 机: 13821543268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hwxznkj.com
地 址: 昆山市玉山镇城北玉城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