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风雨兼程,75年春华秋实,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探讨学科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学科建设提供借鉴,本报与中华医学会等共同策划推出新栏目——《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医学学科建设之路》。
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介绍我国精神医学学科建设的进展与成就——
精神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kaiyun。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21世纪以来,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显示,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
当前,人们对精神健康愈加了解和重视。近年来,在政府各级部门和精神卫生领域专家的努力下,我国精神卫生学科取得了飞跃式发展,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我国精神卫生学科起步较晚。据统计,1949年前,全国精神卫生机构尚不到10所,精神科床位仅约1100张,精神科专业医师不到6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学科建设。
1958年,第一次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制订了《1958—1962年精神卫生工作五年计划》。1961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首部高等医学院校精神病学教材问世。1978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创办了我国首个神经精神专业。随后kaiyun,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和济宁医学院等高等院校设立了精神医学本科专业,为我国精神卫生领域输送专业人才。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上海建立了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于1999年召开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会议明确提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4年,我国启动中央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以完善社区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和管理能力;2009年,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精神卫生防治网络。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心理健康服务有法可依、有据可循。2015年以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等政策相继出台。2016年,《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对做好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精神专科医疗资源提质扩容。《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数量达2098家,精神科床位数约为7.73万张,专科执业医师约为4.57万人。与此同时,我国在精神医学科学研究、精神疾病诊疗方法,以及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设立了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批准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从硬件设施和经费资助等多个方面推动精神医学研究工作。
在临床诊疗方面,经颅磁刺激和深部脑刺激等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为精神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精神类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实现精神障碍的精准医疗提供了可能。同时,学术界制定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等多个行业规范、指南,为精神卫生领域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专业保障。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已初步形成高水平的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开展精神医学本科教育的院校达39所、硕士招生单位为40个、博士招生单位为35个;每年培训近千名精神科住院医师;同时,《沈渔邨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等多部权威专著和教材的出版,为精神卫生工作者提供了权威的学习参考。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的成立,也为全国同道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影像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及政府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增加,我国学者在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kaiyun、智能诊断和干预治疗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原创性成果。
比如,在致病机制方面,完善了以外侧缰核为核心的抗抑郁作用脑机制,阐明了持续抗抑郁的新机制;在临床诊断方面,首次从脑萎缩轨迹角度定义了三种抑郁症亚型,为抑郁症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在干预技术方面,提出记忆唤起-消退范式,为物质成瘾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当代精神医学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精神病学涵盖的范畴,服务与研究对象覆盖面也大大拓宽kaiyun,不再只重视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对抑郁症、焦虑症、适应不良等轻性精神障碍也愈加关注,同时更加注重一般人群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这种防治理念的转变、基础医学理论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当代精神病学完成里程碑式的发展。
未来,精神医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目前尚缺乏疾病诊断和疗效预测的客观标志物。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发病症状较为隐匿,发病机理不清kaiyun,临床诊断标准模糊,主要依靠医生主观判断和患者自我报告。第二,我国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和诊疗设备仍大量依赖进口。尽管我国成功自主研发了超高场强磁共振仪器并实现量产,但其他精神疾病诊疗设备,如脑磁图、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经颅磁刺激设备等仍依赖进口。第三,我国在精神医学领域的卫生资源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我国精神医学的高质量发展道阻且长,但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将始终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立足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高临床研究质量,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随着“中国脑计划”项目的稳步推进,精神医学将进一步加强与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联动与协同,从源头出发,搭建精神疾病大数据和样本库平台,促进对精神疾病机制的探索和标志物的寻找,实现常见精神疾病诊断的精准化、疾病发展预测的个体化,以及疾病诊疗的智能化。
另外,我国通过建立示范级精神科师资能力培训中心、多点辐神科网络在线远程教育中心等多种形式,培养优秀的精神医学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我国精神医学的整体诊疗服务水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专家学者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在精神医学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我们选择了一条与前辈一样的道路,也将始终坚守医学初心,践行医者誓言,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学科建设,加大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精神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人享有精神健康的国家目标。
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师乐 刘晓星 整理)
实践高难度甲状腺癌手术也能在日间完成?听术者讲述其中的“四大帮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公司名称: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 机: 13821543268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hwxznkj.com
地 址: 昆山市玉山镇城北玉城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