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从武汉金银潭医院撤离3个多月后,作为国家队重症专家组成员的潘纯,回忆起在金银潭医院的救治工作时说。
纵然拼尽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时仍然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生命的离去,这种无力感让潘纯难以释怀。
潘纯已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16年,作为医生,他或许比谁都明白生命的价值,然而,这并不能帮他救回每一位患者。
竭尽全力救治患者,是医生职责所在。武汉疫情期间,潘纯负责的病区是金银潭医院的南五层,也被称为“红区”,这里一共收治了150多位重症患者。
他负责的一例重症患者,从收治到出院长达78天,期间用上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谈及这位患者,潘纯回忆kaiyun,“他非常信任我们,主动配合治疗,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其实对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事实上,我们没有把握能把这位患者治好,但是他的信任让我们更加积极地去救治。”
这位患者有1个孩子,还有1个尚未出生的宝宝。他如果走了,整个家庭将支离破碎。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潘纯。
当被问及网传5秒完成新冠患者插管救治一事时,潘纯回答道,“这个是我们该做的事情,换成其他医生也能做到,可能比我做的还要好。”
“当老百姓都在把ECMO奉为神器的时候,潘纯说:“ECMO并不是万能的神器,只是一种救治手段,我们更应想办法将治疗关口往前移,而并不是将患者拖到上ECMO的时候。”
气管插管、血液净化和ECMO等只是一项技术,学会一门技术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如何合理应用到患者身上,这就需要医生清晰的思路和明确治疗指征。”
结束在武汉3个月的战斗后,潘纯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医院,在做了短暂的修整后,他还有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团的工作要继续完成。
潘纯从东南大学本科毕业后,因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留在了东南大学附属的中大医院,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同高考填志愿时紧张的心情一样,他并不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是什么样的。
选择了重症,或许要比别人目睹更多的生死,内心也要足够强大,面对的无奈也要比别人更多些。
前不久,科室收治了一位50多岁的肺炎患者,生活拮据,以开卡车谋生,被送来的时候,已经十分危重了,家属经济非常困难,眼看患者病情每况愈下,随时可能因为呼吸衰竭和休克的加重而死亡。
像这样的情况,可能每天都在上演,正如潘纯所说,“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去救治每一名有希望的患者。”科室发动所有的医护人员帮助这名患者,这名患者最终经过治疗病情好转,转入康复科进一步康复。
回忆起刚开始在医院轮转的时光,刚刚踏入工作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欠佳的收入可能会“动摇”实习医生的信念。同大多数实习医生一样,每日的查房、管理和书写病历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此外租房、日常的开销已然入不敷出,与其他行业的同龄人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2005年,潘纯刚进入中大医院工作,一半的工资收入用于租房,剩下的仅够生活开销kaiyun,这段拮据的生活持续了好几年,但比起收入,他更看重在重症之路的历练。
“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挺好的,可以的话,找一位严格的老师领着你,这样成长会更快一些。”
潘纯口中的老师,就是接触重症时带领他的邱海波教授,在潘纯的眼里,邱老师是一位非常严格、追求完美的老师,对学生要求也非常严苛。
每周大交班,医生办公室气氛的就变得凝固起来,交班时,邱老师会仔细听夜班医生的交班内容,要求将负责的患者从病情kaiyun、诊断、处理等都脱口而出,不能照本宣科,此外kaiyun,还会不时打断,进行“诱导式”提问,若回答不出来,邱老师会让事后查阅资料。在邱老师的带领下,潘纯也以同样严格的要求警醒自己。
“在医生这一行,只要你想做,你都可以往前走,深入临床、夯实临床基础、做科研……没有人拦着你。”
“医学是和其他学科不同的专业,属于经验学科;而医生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较高的责任心、清晰的思路、高超的技术和充满对患者和家属同情心的职业,所以,医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不断积累。”
潘纯认为,医生这个职业kaiyun,既然作为工作,尽可能做好包括学历和职称方面的职业规划。
今年潘纯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还被记了大功,对于这些荣誉,潘纯表示,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未来仍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公司名称: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 机: 13821543268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hwxznkj.com
地 址: 昆山市玉山镇城北玉城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