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大家好,我是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张雪峰老师。让人“又爱又恨”的医学类专业张老师已经不止一次地给大家介绍过了,包括它的学习内容、培养方式、报考方式、就业情况等等。
我说过,无论是选专业还是创业,一定要跟紧国家的大方向、大趋势!今天我依然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医学,但这回不再拘泥于一些细节方面,而是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具体来说就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的新医科建设来为大家介绍国家未来在医学教育和医学发展方面的重点方向。
为主动拥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下好“先手棋”,2018年新工科正式扩容为“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kaiyun。在新医科方面提出了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开设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
通过探索全球工业革命4.0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教育新模式,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新工科”等其他体系建设交互推动,建立生物医学科学平台,培养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同时全面整合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方兴未艾的医学新领域,打造中国特色的“新医科”教育新体系,培养能够适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能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未来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
为加快推动新医科建设,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对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意见(以下仅截取部分要点交流探讨)。
一、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行业职业吸引力。逐步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本科定向医学生,各地要结合实际为村卫生室和边远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高职定向医学生,加快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系统规划全科医学教学体系,3年内推动医学院校普遍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建设100个左右国家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加强师资培训。2021年起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扩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快推进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
早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科医生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又称家庭医师或者家庭医生,是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往往也是居民发生常见病后的首选医生。在我国,全科医生主要是在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并且经常还要提供社区上门服务。按理来说,常见病发生概率要远远高于疑难杂症,社区医院的就诊人数应该远大于大型三甲医院,然而事实上是与三甲医院的人满为患相比,社区医院往往都是门可罗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百姓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医术,怕被误诊,另一方面。在医疗系统内。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无论是地位上还是收入上确实要比全科医生高,因此有能力医生都优先考虑成为一名专科医生。
事实上,全科医生在中国古已有之,比如以前每个村上一般都会有一 两个村医,乡镇上的很多小诊所里面的医生其实所做的也正是全科医生的工作。但是这些医生的数量远远不够,还是上面的原因,如今一个正经本科毕业的医学生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农村、乡镇从医?更不用说学历更高的研究生了。如今国家大力支持全科医生的培养,订单式医生、公费医学生的政策或许可以破解这个难题。另外随着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的开展,全科医生未来或许将不再是“赤脚医生”、低水平医生的代名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往全科医生方向发展kaiyun。
二、加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依托高水平大学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加强培养体系建设,强化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医学院校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的医教研合作,3年内建设30个左右公共卫生实训示范基地。将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作为公共卫生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培养计划,创立发展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多学科背景下的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供给,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增加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数量,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扩大培养规模。
这一次的疫情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了公共卫生事业对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性。2020年,教育部将公共卫生、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传染病预防控制、病原与传染病防控等4个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并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11个单位立项为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单位,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北京协和医学院将原公共卫生学院更名为“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群医学学科和相应的教育体系,聚焦于新冠等传染病及重大慢病防控研究的群医学实践,并积极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及为国家建言献策,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三、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交叉学科,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深化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支持八年制医学专业毕业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深化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扩大学术型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开展医师科学家培养改革试点。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中,强化高端基础医学人才和药学人才培养kaiyun。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发展和相关技术进步是分不开的。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为新医科建设、医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人才发展领域方面带来了无限可能kaiyun。
广东医科大学以“学科交叉、医工融合”为抓手,推动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早在2002年就开始探索临床医学专业“4年理工科+4年医科”培养模式,即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具有推免资格的非医学相关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择优选拔学生攻读临床医学博士。这些学生在开学前完成指定的医学预科课程的线年临床医学教育,获得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2022年3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北大医学国际顶尖学科(方向)发展研讨会,设立跨学科联合研究专项,大力推进医-工、医-信、医-生、医-化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促进了医学部与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跨学科类三大学部中的多家单位开展交叉融合。从2022年起kaiyun,学校探索实施医学创新交叉博士研究生招生项目,设立“基础临床转化博士生”,药学“4+X本博融通”等交叉学科专项招生项目,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同时积极促进新医科与理工文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扩展医学学科外延,以“临床医学+X”建设带动更广范围的“医学+X”。
四、提高入口生源质量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医学专业。依托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一流医学院。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深挖潜力,着力提升培养能力,积极扩大本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中加大对医学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将基础医学等医学学科纳入改革试点。研究将护理(学)专业纳入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从这条政策可以看出,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一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原985大学的强基计划招生中可以看到,基础医学类专业招生人数可能会进一步上涨,另一方面其他部属高校的医学专业招生人数也将总体上涨。但是随着国家在医学专业培养上深挖潜力、优化医学生培养模式、提高住院医、全科医生等的待遇水平,医学类专业对考生的吸引力可能进一步提高,医学类专业整体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或许并不会有明显下降。“医学+X”,医学生的X种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因学生犯错班级被扣1分,老师给学生停课,要家长反省,家长回复:会去教育局给老师争取嘉奖
中国“网游教父”陈天桥新动向:在美坐拥近20万英亩土地成第二大外籍“地主”
郭明錤:苹果 Vision Pro 软硬件超越业界水准,但产品定位不明晰
OPPO Find X7 Ultra体验:把镜头对准生活,记录这匆匆的时代
海淀18岁男孩斩获全美Top10 offer:一个05后少年的松弛人生
OPPO Find X7 Ultra体验:把镜头对准生活,记录这匆匆的时代
叫空间计算应用,苹果要求visionOS应用不要涉及AR、XR、VR等字眼
公司名称: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 机: 13821543268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hwxznkj.com
地 址: 昆山市玉山镇城北玉城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