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Kaiyun·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公司新闻

南昌“曹县”占中国输注器械三成市kaiyun场份额明年产值或破千亿

  kaiyun导读:当前,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布局和扶持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但如何扬长避短,把握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我国医疗健康界一个重大而十分紧迫的课题。对此,动脉网从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从产业定位、政策扶持、产业服务等方面总结发展经验,希望为我国园区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通报,截至2021年5月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822.6万剂次,正式突破3亿大关kaiyun,我国正向构筑坚实免疫屏障的目标加速迈进。

  但在前行过程中必须认识到的是,随着全国疫苗接种需求的持续提升,相关医用耗材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加,尤其是输注类器械,全国现已进入“加速生产”时期。近日,据央视报道,山东一家注射器生产企业已经开始实施24小时生产制,原本设定的2条生产线条,但即便如此,企业目前的订单还是排到了今年7月,全国输注类器械已处于紧缺状态。

  而提到输注类器械,就不得不提到有着“一根针”之称的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虽然它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就是这样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却占据着国内一次性输注类器械产品31%以上的市场份额,且医疗器械年生产总值在2019年达到162.2亿元,并有望在2022年年底突破千亿产值大关。

  随着全民疫苗接种时代的到来,之前并不为人所知的进贤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度,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这个占据国内一次性输液器产品31%以上市场份额的小县城究竟有什么来头?它将通过怎样的布局在未来两年内将生产总值做到千亿体量?除此之外,它的成功模式能给国内医疗健康产业打造提供哪些参考?针对这些疑问,动脉网将从进贤的发展轨迹中一一找到答案。

  在医疗器械产业这片“江湖”上,进贤有很多竞争对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长垣。作为“中国医疗耗材之都”,河南省长垣市目前共拥有各类卫材企业70多家,相关经营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6万人,占据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销量50%以上,真正是“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这足以道出长垣在全国卫材市场的重要地位。

  但进贤也并不是“软柿子”。根据数据显示,截止目前,进贤县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1家,本土经营企业近600多家,其中5家企业跻身全国医疗器械企业百强行列,产品涵盖Ⅰ、Ⅱ、Ⅲ类医疗器械 100多大类、3000余品种,被誉为“中国医疗器械之乡”。

  粗略来看,进贤和长垣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但如果从细分板块进行深度分析,不难发现两者其实存在很多的差异点。

  首先是生产领域,进贤将更多的生产力集中于输注类器械产品,而长垣则是专注于以口罩为主的卫生耗材;其次是产业属性,进贤是医疗器械生产大县,生产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而长垣则是医疗器械经营大县,拥有3000多家经营企业,占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销量50%以上;最后是产业占比,医疗器械是进贤县第一大经济产业,2019年生产总值达162.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70%,而长垣则把医疗器械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医疗器械年生产总值在2018年突破百亿,占全市GDP的比例约为30%。

  除了这些根本性差异之外,两者还有很多相似之处,而这也是进贤和长垣一直被进行比较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是发展源点相同,都是由“家庭作坊”衍变而来。不同于如今的张江高科、苏州BioBAY、武汉光谷等一批由国家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医疗健康产业园区,进贤和长垣都属于典型的“野蛮生长”模式,都经历了由家庭作坊逐渐衍变成为产业集群的漫长辛酸史。具体而言,长垣在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最早可追踪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最初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进行医用棉签的生产和销售;而进贤医疗器械产业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产业以“一人带全家,一家带多家”式的发展模式开始在进贤落地生根。

  另一方面是产业构成相同,在区域属性、产业定位、产业规模等方面均有相似点。首先是区域属性,虽然长垣在2019年9月28日正式撤县设市,但从产业发展的路径来看,长垣仍被看做是地级市单位,与进贤属于统一级别;其次是产业定位,长垣和进贤虽然专注于不同的细分板块,但整体来看,两者都同属于医疗器械产业;最后是产业规模,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长垣市医疗器械生产总值在2018年首次突破百亿元,而进贤医疗器械年生产总值在2019年达到162.2亿元,两者生产体量均达到百亿级别。

  整体而言,进贤和长垣在区域属性、产业定位等表面环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生产领域和产业属性等深层次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两者并没有可比性,都在各自领域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连续5年产值突破百亿,进贤医疗器械产业的“底气”在哪?经过近30年的“摸爬滚打”,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已趋于成熟,生产产值连续5年突破百亿大关,并保持15%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产业整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其中2019年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生产产值达162.2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接近70%,医疗器械产业成为进贤县经济链条上第一大支柱产业。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进贤县来说,究竟是怎样的“底气”,使得它能在30年的时间里将生产产值做到百亿级别且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一是政府大力支持,相继出台多项指导性文件。为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从2013年开始,南昌市政府以及进贤县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关于支持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南昌市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在资金扶持、企业孵化、器械监管、渠道打造、人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kaiyun。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激发产业内生动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撑,作为进贤县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正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转型为基点,实现整体产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效应,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相继建设了集医疗器械产业产学研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江西锦宸医疗项目”以及国内首创的医疗器械垂直平台“一起健康网”,其中“江西锦宸医疗项目”通过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物流,将提供高效专业的消毒、灭菌、物流配送和医疗器械租赁服务,为进贤县的医疗器械产业链补上重要一环;而“一起健康网”则是以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平台推广三位一体的“互联网+医疗器械”新模式,为产业持续性发展不断开拓新的市场版图。

  三是市场触达全球,拥有一支6万多人的销售大军。生产能力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底层厚度,而销售能力则决定了产业的上层建设。根据官方数据统计,进贤县目前拥有一支6万多人的销售大军,在全国注册了5860多家销售公司,代理销售6000多种医疗器械产业,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镇),与全国1万多家大中型医院保持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亚洲、欧洲、美洲、中东、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销售总额突破了2000亿元,约占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的40%。

  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性的趋势,又包含着偶然性的情形。以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其“必然性的趋势”主要包括政策的正面引导和大力扶持,而“偶然性的情形”则指代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以及庞大的销售团队。

  如同企业在前进道路上需要披荆斩棘,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会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对于“野蛮式”生长的县域级产业集群来说,所需要解决的难题往往更多也更复杂。而当我们铺开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漫长且辛酸的发展史时,不难发现它一直处于“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交错过程。

  首先是附加值低,产品利润薄。在产业发展早期,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进贤县绝大部分企业都只是专注于生产以注射类器械为主的低值医疗耗材,其销售单价低,且利润较薄,企业常常处于“入不敷出”的尴尬处境。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贤县引入了一批高端生产设备,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覆盖低、中、高全产业链条的一条线产业,充分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实现快速增长。

  其次是融资难,资金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贤县医疗产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不像大企业能够很快获得资金支持,融资相对困难且没有完善的资本体系进行支撑。基于此,进贤县政府主动介入,通过颁发多项相关条例以及搭建不同类型的融资平台,为企业在资金整合方面不断给予实质性帮助。

  然后是招工难,“员工荒”现象明显。多家企业曾纷纷表示,即使工资达到甚至超越省城水平,但依旧招不到人,尤其是对于科研以及管理人才更是“捉襟见肘”,企业“员工荒”想象明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进贤县人事劳动部门组织了招工小分队,积极与外地跟当地的县人事部、就业局联系,实现部门与部门对接,直接从外地引进员工,而在科研管理人才方面,政府鼓励大企业与江西各大高校进行合作,从而形成人才储备。

  最后是恶性竞争,创新产品开发乏力。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贤县医疗器械企业逐渐趋于“同质化”,不择手段互相挖人、乱涨材料价、压低产品价格等现象突显,产业集群内部的恶性竞争不断加剧。为化解这一“矛盾”,进贤县政府部门建立了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该协会除了满足各种政策配套、管理提升和服务跟进等需求,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为企业搭建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企业间的联合与协助,从而让资源共享,推动企业抱团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

  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它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也更具体,且不同于大企业有“保护伞”,中小型企业“抗击打”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套逻辑同样适用于县域级产业集群的发展,以进贤县为例,它在产业推进过程中先后面临缺乏核心技术、融资相对困难、人员流失严重、内部恶性竞争等诸多难题,而这其中的每一个都具备使产业停滞发展的可能性,但好在政府和企业间紧密合作,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使产业在困境中“突围”,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危机孕育机遇,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只有善于发现机遇,才能果断抓住机遇。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负责人表示,2020年及今后几年中,进贤县将围绕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提出的“省市县共建,打造现代化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目标,按照市委关于打造千亿医疗器械产业提出的要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在危机中发展壮大,在危机中加速崛起,力争2020年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而到2022年底,形成从孵化到基地生产一个较完备的产业流程,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

  第一,抓园区建设,促转型升级。围绕打造医疗器械千亿产业的核心宗旨,进贤县一是建设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从而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完善配套服务平台;二是积极申报“中国公共卫生产业制造中心”,拟建设百万平方标准厂房和物流空间,在生产和出口两端打通渠道;三是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将李渡、长山、白圩三个乡镇的现有医疗器械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承接中高端有源产品及康复、检测、试剂等生产企业落户。

  第二,抓产业规划,促集聚集群。一方面是对全县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引导企业抓住机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品牌效应,提高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思路,推动全县医疗器械企业向县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汇聚,实现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群,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

  第三,抓平台建设,促招大引强。与其他机构的通力合作将为产业发展进一步筑深“护城河”,为支撑产业发展,进贤县一是与全国卫生协会、行业领袖机构进行合作,为企业提供细化分工服务,让项目引进从“逐个招”向“成片揽”转变;二是构建大数据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精准招商等机制,着力引进一批医疗卫生、老年康复等见效快的企业;三是利用好互联网引进一批像“壹链网”、“五世同堂”这样的优质互联网企业,逐步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销售格局。

  第四,抓素质提升,促企业发展。一是加强企业家建设力度,分批组织全县医疗器械企业家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医疗器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培育一批市场意识强、素质水平高的现代企业家;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医疗器械企业规范经营,搭建现代企业构架,经营管理上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组织结构上实现由小而全、小而散向专业化、公司化、集团化转变,产权制度上实现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三是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积极鼓励医疗器械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kaiyun,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四是组建行业协会,引导医疗器械行业成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管理自制,有效避免恶性竞争情况的发展。

  第五,抓环境优化,促服务提升。一是精减行政审批项目,在现在基础上,参照发达地区做法,再减少一部分审批项目;二是简化办事流程,实行一窗通办、限时办结,让群众最多只跑一次,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合理的坚决取消,对有伸缩性的收费、罚款项目,全部从低;四是严格执行各项保护制度,以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为试点,严格实行生产无干扰期制度kaiyun,让企业业主腾出精力安心经营管理。

  第六,抓难题破解,促企业做强。严格落实兑现相关文件精神,主要体现在政策方面,充分利用产业基金,支持孵化企业、并购企业、技改扩建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融资方面,建立相应的风险资金补偿机制,强化对金融、担保机构的监管,加大对医疗器械企业的金融扶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洪达、益康有实力的医疗器械企业大胆走出去,实现上市融资,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在用地方面,坚持争增量、盘存量、活用量,多措并举优先解决医疗器械企业用地问题;在用工方面,建立企业劳动、专业技术人才库,通过政治和经济双管齐下注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把产品的开发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相结合,相互促进,加快转化。

  为抓住发展机遇,南昌市已把医疗器械产业上升为市级战略,提出了要把进贤县打造成“中国医疗器械第一县”,把医疗器械产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而为了让这些目标在未来落地,南昌市政府和进贤县政府已经开始“谋篇布局”。

  如果把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进行类比的话,“学校”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是在地位上,教育和产业对于地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政府长期发力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是在组成上,“公立学校”可以类比于中关村、张江高科等一批由国家部门牵头成立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它们资源优势明显,“师资”力量较强,而“私立学校”则可以等同于“野蛮式”生长的地方性产业集群,它们获得的资源相对较少,但特点明显,并有逐渐向“公立学校”靠拢的趋势。

  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以全产业链条为广泛覆盖的国家型“公立学校”已经迈过了初期发展阶段,并已依托于集团化优势在行业顶端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短时期内很难再有新的产业集群对此造成冲击。

  与之不同的是,地方性“私立学校”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提前走出了一批颇具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放眼全球,以医疗手术器械为主的图特林根以及专注于低质量器械生产的锡亚尔科特城都已经将生产产值做到了百亿美元级别,并在全球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而聚焦国内,除了本文提到的“中国医疗器械之乡”进贤和“中国医疗耗材之都”长垣之外,还诞生了“全国内窥镜生产基地”桐庐、“全国病理设备生产制造集中地”孝感、“全国最大骨科生产基地”常州等一批围绕医疗健康产业打造的特色产业集群,它们以区域产业的差异化为优势,延伸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道路。

  从这些成功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县域级产业集群都专注于特色化打造,主要以某一细分领域为着力点,并以此为重心推进产业的形成和优化。

  而之所以这一路径能走通,是因为产业的发展需要和区域自身条件相匹配。对于县域级产业来说kaiyun,他们在政策上和资源上都与一二线城市相差甚远,完成不具备成为下一个“硅谷”或者说下一个“中关村”的潜质,但这并不代表县域级产业不能“另辟蹊径”,从产业的细分领域切入,或许更有利于形成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