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10月30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前三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24468.25亿元,同比增长5.4%。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876.9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573.76亿元,同比增长5.8%。
工业生产为深圳经济筑牢底盘。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从行业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3.5%、19.0%。
优势行业在经济发展中保持韧性。记者获悉我市工业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2%。
新动能催生新活力。我市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量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25.8%、68.8%。
投资带来经济增长动能,更引领经济前行的信心。前三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
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投资也更“青睐”工业领域。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1%。其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52.9%。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66.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4%。
统计数据同时显示,我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3.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75.9%。
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54.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增长40.2%。
今年以来,深圳促消费措施频出,市场热度持续恢复。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6.98亿元,同比增长7.9%。
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7.1%;餐饮收入增长14.7%。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良好,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3.2%、5.9%。
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4.0%、13.8%。
新业态新场景带来新消费。我市网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9.6%。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居民消费价格仍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9%。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5%,衣着价格上涨3.7%,居住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7%,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3.1%,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2%。
其中,出口17945.98亿元,增长17.7%;进口10038.20亿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3.6%,占进出口总额的53.9%,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131497.24亿元,同比增长9.3%。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91830.01亿元,同比增长8.9%。
深圳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市统计局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68.25亿元,同比增长5.4%。
今年以来,深圳坚持谋早谋细、抓紧抓实,以有力的工作和有效的政策抓好生产、消费、投资、外贸等各项经济工作,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前,全市已进入年末冲刺状态,全力争取全年实现最好结果,努力为全省全国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以来,深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谋定全年经济“施工图”,扎实推进“双招双引”、重大项目投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国内外市场开拓、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消费等工作,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8月5日,深圳优化营商环境“三箭齐发”——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三年工作方案重磅发布。紧接着,我市出台“民营经济20条”,着力稳预期、强信心,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截至9月底,全市商事主体413.7万户、增长6.9%,前三季度新设商事主体42.4万户、增长29.8%。
工业支柱和稳定器作用持续增强。深圳坚持工业立市,聚焦先进制造业,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医疗装备等一系列产业扶持计划,深入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我帮企业找资金”等行动。在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较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
大部分行业稳步回暖。前三季度,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升,回升面62.16%。占比最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呈逐月回升态势。
新动能驱使工业“快马加鞭”。前三季度,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393.67亿元,同比增长8.3%,占GDP比重提升至42.5%,发展势头良好。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等细分行业快速增长,是全市战新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市提前布局,锚定万亿目标,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20+8”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壮大新支柱,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临近年末,深圳20大先进制造园区加速建设,72个“工业上楼”项目如火如荼。在宝安区新桥东片区“工业上楼”项目现场,施工各方正加紧建设,呈现一派火热的景象。据悉,一期首开区项目2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施工进入收尾阶段,年内将完成交付。
在深圳会展中心地面停车场,众多车主体验全市首个全液冷超充示范站,喝完一杯咖啡就可以满电出发。目前,深圳正积极推进“超充之城”建设,印发实施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加快在机场、高铁枢纽、公交场站、核心商圈、高速服务区、灯塔工厂等区域布局建设超充站,全力打造“深圳超充”品牌,有效带动我市充电设备终端制造企业发展,前三季度,电化学储能代表企业产值增长15.8%。
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加速发展。我市举办了“医疗器械院企对接会”,邀请14家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和18家医院及各区医疗机构参加,有效促进优势医疗器械产品市场推广kaiyun。前三季度,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9.4%。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彰显成效。深圳出台了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清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小升规”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3.6%和9.6%,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6个和0.4个百分点。
10月10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协同创新区一期项目现场热气腾腾,第四季度新开工项目在这里启动。271个新开工项目总投资约314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335.4亿元。
深圳正向着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破万亿的目标全力冲刺。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
制造业投资是实体经济供给能力形成的基础、“硬支撑”和先行指标。前三季度,深圳工业投资持续发力,占比创今年以来新高,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制造业投资1142.46亿元,增长66.8%。
龙岗区储能产业园、平湖跨境电商产业园、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中深光电智能制造产业园、横岗南“工业上楼”、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深圳不断加大项目储备和投资建设力度,确保任何时点都有一批项目在谈、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在建、一批项目完工投产。
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从长期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长代表的是产业升级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对经济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增长将发挥重要牵引作用。
高技术产业投资活跃。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863.44亿元,同比增长73.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提升。新的投资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彰显各方投资深圳的信心。前不久,深圳市产业投资人大会举行,500多家国家级基金及来自境内外的头部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专业机构和企业参会,系列含金量高、体量大kaiyun、实打实的合作项目落地,总规模超过600亿元。前三季度,深圳民间投资2529.32亿元,增长14.8%,拉动总投资增长5.6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是深圳探索扩大有效投资的新路径。9月14日,《关于支持深圳市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助力加快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深圳储备REITs重点项目达10余个,发行数量规模居全国前列。
各大商圈人潮涌动、热门餐厅大排长龙、展演市集摩肩接踵……今年中秋国庆“双节”,人们出游兴致高涨,逛街购物、露营骑行、打卡美景美食,享受惬意假期。各大商圈抢抓机遇,推出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掀起消费热潮。深圳上榜“双节”黄金周全国消费热度前十城市,重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两成,全市实现旅游收入78.05亿元。
立足本地、放眼全国、胸怀全世界抓好消费转型升级,深圳大力引进培育面向全国的企业和业务以及联通世界的平台和商品,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6.98亿元,同比增长7.9%;9月当月同比增长4.3%。
商业消费“新势力”不断在深圳崛起。我市出台“促消费21条”,创新举办“2023深圳购物季”活动,线场促消费活动;加快引进知名品牌和小众潮牌,前三季新开首店、旗舰店、新业态店805家;出台《深圳市推进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培育新增4家有全国影响力的直播基地,前三季度限上网络零售额1406.16亿元,同比增长29.6%。
活力商圈面向全球大市场。近日,《深圳市商业网点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到203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接近2.5万亿元,并规划打造5个世界级地标商圈及一批全国级引领商圈、区域级活力商圈和社区级便民网点。
深圳以“立足湾区、辐射全国、面向全球”为导向,锚定“世界级”多点发力,推动新兴商圈加速崛起、存量商圈提档升级,吸引更多优质消费资源布局深圳,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增动能添活力。
今年以来,深圳优质购物中心持续“上新”,激发各大商圈活力。从上半年深圳湾睿印RAIL IN、湾畔Mall、光明N次方、会展湾·花园里开门迎客,到近期KK TIME京基百纳等亮相,无不印证深圳商业消费的满满活力。
深港通关常态和便利化,两地居民双向奔赴,共铸精彩和活力湾区生活。在各大口岸,北上的香港市民和南下的内地旅客“擦肩而过”,出入境客流屡创新高,大湾区频频掀起探亲、旅游、购物热。
推动需求引领、供求适配,对内充分挖掘所有可能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对外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支持和帮助企业把产品与服务推向全国全球,“双循环”渐入佳境。
近日,《深圳市推动货物贸易进口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提出到2025年全市进口贸易总额要突破1.8万亿元,进一步促进产供销、内外贸、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在全球经贸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深圳进出口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7984.19亿元,同比增长7.3%,居全国第二。其中,出口17945.98亿元,增长17.7%,继续稳居全国第一;进口10038.20亿元。
“新三样”保持良好势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光伏保持产销两旺,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同比增长115.1%,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13.8%kaiyun,出货值同比增长140.1%;锂电池产值同比增长21.4%,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0.8%;太阳能光伏产值同比增长44.2%,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7.6%。
“一带一路”成外贸增长新动力。一列列满载电视机、微波炉、汽车配件等产品的班列从平湖南出发,开往中东欧地区;一架架货机从深圳机场起飞,飞往中亚、东南亚等地;满载深圳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的滚装船,从深汕小漠港驶离,开往泰国林查班……通过开通中欧班列、国际货运航线、港口滚装外贸航线等措施,深圳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联外通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通道。统计显示,我市与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值从2013年的7473.7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1.19万亿元,增幅达59.1%。
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10月10日,深圳总部企业—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为奔赴马来西亚新山市普平(PDG)数据中心EPC项目建设的员工鼓劲壮行。这是深企大力拓展服务贸易的一个缩影;在前不久举行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深圳团39家企业及机构展示了我市文旅、健康卫生、供应链及商务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等新成果。
深圳在国际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众多国家的政商人士前来寻求合作。在北京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马拉佩等贵宾陆续到访,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拓展与深圳各方面的务实合作。高盛集团、泰国正大集团等知名企业先后到访我市洽谈合作,加强金融、产业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共促企业及资本等双向互动。
让更多企业、资本集聚深圳,既要心诚更要有行程。市商务局前不久在苏州举办“苏州-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交流会”,邀请欧盟、日本等地35家外资企业代表出席;“2023中国(深圳)-北美经贸合作交流会”成功举办,两地政府机构、商协会和企业代表共谋商机。
“走出去”拓展全球大市场。从深圳走出的“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三季报显示,得益于中东、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拓展,其销量、营收、净利均一路上扬。深圳国企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多点开花,交通运输、能源电力、产业园区、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行业“朋友遍布全球”。
专家在分析经济形势时表示,前三季度深圳经济稳中向好,但不能有丝毫松懈,船到中游更需奋楫。锚定完成“十四五”规划要求和年初确定的年度目标,深圳仍需以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油冲刺,全力争取全年最好结果。
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619亿元,同比增长7.7%kaiyun,增速比上半年快0.4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文化市场供需潜能加快释放,文化产业各项政策显效发力,文化核心领域、文化新业态行业、文化服务业企业均呈现较快增长,文化产业恢复向好的发展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说。
统计数据显示,文化新业态行业规模持续壮大,营业收入占比继续提升。前三季度,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6870亿元,同比增长15.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5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半年快0.2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40.2%,占比高于上年同期2.6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4.3%。
文化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制造业均呈现积极变化。前三季度,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7588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整体水平。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比重为51.9%,占比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
文化企业利润总额较快增长,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张鹏表示,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文化服务业企业经营较快恢复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利润总额7508亿元,同比增长31.4%。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2%,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
记者从为期2天的第三届深圳服务贸易创新成果展暨深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会上获悉,今年深圳服务贸易复苏势头强劲,前三季度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168.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5.5%。
本届成果展由深圳市商务局主办,是深圳为提高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努力构建高标准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采取的新举措,通过充分展示深圳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创新成果,呈现服务贸易行业特别是服务外包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深圳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行业高质量发展。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48家行业代表企业参展,涵盖数字技术、文化贸易、服务外包、金融服务kaiyun、物流及供应链服务、检测服务、工程服务等领域,集中展示了服务贸易创新服务案例和成果。
以“服务创新 数智赋能”为主题的深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会同期举行,多位业内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深圳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等领域的150余位企业代表参加,聚焦行业热点共话产业新机遇新趋势。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圳自2020年8月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以来,积极鼓励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深圳创新实践经验”。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168.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45.5%;全市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56.2亿美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40.9亿美元。截至目前,深圳拥有服务外包企业近1500家,从业人员超32万人,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69家,超5000万美元的企业有16家。
公司名称: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 机: 13821543268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hwxznkj.com
地 址: 昆山市玉山镇城北玉城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