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原标题:打造业内有影响力和品牌力的医学家巅峰盛会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在京开幕
3月21日,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医师报》社、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共计16位院士、1位国医大师、100余位院管专家、300余位学科带头人等相关专家千余人莅临本次盛会,共谋创新发展。
“医务人员是最可爱的人!”本次大会特邀主持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表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而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卫生健康根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就落在了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尤其是医务人员的身上。
《医师报》社执行社长兼执行总编辑、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张艳萍表示“高质量发展,有冲刺,更是长跑kaiyun。‘十四五’还有两年的奋进路程,每一年都很关键,每一天都很宝贵。愿广大医务人员积跬步、至千里,勇担健康使命kaiyun,铸就时代新功!”张艳萍表示,九年来,医学家年会始终秉持“思想巅峰的集结 管理前沿的碰撞 创新学术的交流 医者荣耀的盛宴”宗旨,以“打造业内有影响力和品牌力的医学家巅峰盛会”为目标,在推动行业前行的道路上,与行业同仁一起,踔厉奋进,勇毅前行!
除“荣誉时刻·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系列荣誉颁发外,本届医学家年会还设置院士论坛,巅峰对话·院管篇、学科篇、人文篇,邀请医院、科室管理者分享真知灼见;致敬医界丰碑·医学大家故事,以故事分享,带领大家穿越历史长河,讲述老一辈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本次年会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召开,由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医师报视频号,新浪新闻客户端、微博卫生健康、人民日报党媒客户端、新华网健康、上海解放日报-海上名医、华商网、知乎等20余个平台同步播出。共收获605.73万人线上观看。
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医师报》总编辑 董家鸿院士
“医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生命,关乎健康,关乎人类的未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见证了中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无数医学家们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
董家鸿院士表示,如今,医学面临着疾病谱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诸多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会更加坚定我们前行的步伐,更加明确我们的使命与责任。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kaiyun,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如今,医学家年会已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品牌管理盛会,本届年会将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学科建设要点及健康科普传播等热点内容展开深入探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医学不仅是技术的积累和创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更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在医学实践中关注患者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郑宏表示,医学家年会已经走过了八个春秋,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八年来,我们共同见证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共同分享医疗卫生领域的累累硕果,也致敬新时代、致敬奋斗者、致敬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医学大家和守护人民健康的每一位医者。
“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从2016年开始,医学家年会已成功举办了八届,不但业内影响力和品牌力不断提升,并且通过拓展“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全国地铁联动公益主题巡展活动,成为“火出圈”的行业品牌。
表示,本届年会,既坚守初心又与时俱进,站在国家医疗卫生战略全局高度,紧扣高质量发展时代主题,突出“立、传、谋”三大亮点,通过系列荣誉发布,“立”行业标杆,汇聚推进行业前行的榜样力量;通过分享医学大家的人文故事,“传”医者仁心,激发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接续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谋”创新发展之策,分享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思路,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医师报》创刊17年来,始终以“共铸医学影响力”“用科学影响健康”为己任kaiyun,见证、记录着深化医改与“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点点滴滴,也在“与行业共振”的道路上积累着自己的成长。
潘力介绍,医学家年会是《医师报》为医疗行业倾心打造的行业管理品牌盛会。自201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本届年会将继续秉承“打造业内有影响力和品牌力的医学家巅峰盛会”的宗旨:通过“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系列荣誉公布,与时代共律动,与行业同发展;通过“国之良医·前浪后浪”医学大家故事分享,传承医学人文;通过主论坛和分论坛,让大家酣畅交流,共筹学科、医院、行业发展方略。
·庆祝第七个中国医师节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全国地铁主题公益巡展活动”启动
“‘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不仅是一个口号,它呼吁每一位公民都能成为健康生活的实践者,每一次小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力量。”毛群安表示:过去三年,《医师报》社成功举办了“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全国地铁联动主题公益巡展活动,通过在各地地铁展出上千张海报,让医学的温度走进公众日常生活。
毛群安表示,“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紧急医疗救助重要性的强调。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彼此生命的守护者。也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为公众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盛志勇院士是我国烧伤创伤医学的一代宗师,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深厚的医学造诣,为我国的烧伤创伤医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烧伤创伤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团队以救治放射复合烧伤的系统研究作为突破口,提出了细菌毒素致死的病理概念,为烧伤救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盛志勇院士曾留学美国,但他在解放前夕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选择回国投身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这一决定充分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仰。”付小兵院士介绍,回国后,盛志勇院士积极参与抗美援朝、中印自卫还击作战、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战伤救治或指导工作,为伤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盛志勇院士还积极参与了河北邢台地震及国内多次重大事故的烧伤救治工作,他带领医疗团队迅速赶赴现场,为伤员提供紧急救治,为减少伤亡、稳定社会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还积极支援贫困地区的医疗任务,为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谈到恩师黎介寿院士,李维勤教授眼中不时泛着泪花,“在我们心目中,黎老师是一位乐观、坚毅、淡泊名利、温文尔雅的老师。”李维勤教授说:“老师一直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他对患者的好甚至有时候会让我们吃醋。”有位肿瘤患者最大的愿望是能吃进去饭,但身体条件已经不能允许,黎介寿院士为了能让患者实现愿望,费尽心血,做了4个小时手术才完整地给患者建立起了肠道,实现了患者的心愿。“一个好医生,眼里看到的是病,心里装的应该是患者啊!”
2020年李维勤前往武汉抗疫,黎介寿院士语重心长地跟他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情是非常难得的,一定要珍惜。”这番话让他备受鼓舞,身处逆境,方向不迷失;面临困难,支柱不坍塌,可以说是黎介寿院士点燃了李维勤追求事业的热情,让他成长为一个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领域发表文章无数的重症专家。每当遇到困难,他都会习惯性地去找老师。有一次,当他回头寻找老师时,突然意识到老师已经不在了,未来将是自己一个人处理所有的难题——想到这里,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樊代明院士认为,医生的成长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跟着老师和书本学习,术业兼修,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第二阶段,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研学并进,独树一帜,成医学人才;第三阶段,广纳博收形成体系,从而著书立说,传经布道,成为医界人物。人人都向往着这个目标,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不仅促进个人成长,也会促进医学发展。
最近一二百年,国内外少见李时珍、华佗这样的医学大家,可能只局限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研究,脱离了整体,是其原因之一,所以医学需要整合和转向。分化是医学发展的力量,但整合是医学前进的方向。
从宏观到微观的降维研究重要,但最后要升维到整体,再到人体,升维就是整合思维。把不同层次降维思维的微观研究结果,再回到升维宏观的层次去分析和把握,形成一次次闭环研究,更能推动医学发展。我国首先创新提出的整合医学得到了国内和国际业界的认可。2023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形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信未来中国可以培养出更多不仅懂微观技术,更懂整合思维、应用整合方法的医学家。
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研究范式的转变,这从根本上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进步。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科学范式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三大基本科学问题,即解析人体微观结构、揭示人体微观结构间的关联关系、探索人体微观结构及其功能的时相性变化规律。而构建全息人体数字模型则成为研究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创新路径。
丛斌院士介绍,“数字生命与全息人体”重大研究项目借鉴了中医本体论与整体观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解析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演变的四维空间运行规律,建立信息科学、脑科学、物理学、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和中医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平台,实现对数字生命、全息人体、生命活动本质的全面系统刻画。
“远古时代,人们把疾病问题归于神灵;当今社会,人们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以促进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回望几千年来的医学史,医学发展就是一个祛魅化、实证化、技术化、精准化、智慧化的过程。”范先群院士娓娓道出医学教育的“交医方案”:以育一流人才、做一流学问、建一流学科、创一流服务为抓手,推动建设一流医学院。
面对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医学院主动求变,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聚焦主干学科进一步提升,办出特色、创建一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造就一支名师名医队伍;加大基础和临床研究,用好各类研究平台和附属医院资源,不断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人类生存欲望是医学变革最原始的力量。”葛均波院士表示,每一种误入岐途的治疗方式,都源于人类希望活下去的欲望,正是这种欲望促生了不可思议的革新创造,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第一次心导管手术、第一次瓣膜置换术,每一次成功的医学创新都经历了从质疑到认可,再到广泛应用的历程。医学创新需要“离经叛道”,因为这可能是奇迹发生的前奏。然而创新需要在法律和伦理的约束下进行。
“法律规范医疗行为、科学的诞生和伦理,是现代医学兴起的标志。现代医学在科学与伦理、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葛均波院士一再强调kaiyun,科学不是科学家想当然,需要被证实也需要被证伪,医学允许疯狂的想法,但拒绝疯狂的行为。
“我们要尊重科学的力量,更要尊重医学伦理,任何时候,人类都不能充当造物主。”葛均波院士强调。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重要职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立医院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效率有待提高、患者体验需要改善等种种挑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同步推进,也需要更多讨论和思考。
在“巅峰对话·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环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院长黄国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吴昊,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徐万海就促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加强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建设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公司名称: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手 机: 13821543268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hwxznkj.com
地 址: 昆山市玉山镇城北玉城南路